“目力去天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目力去天短”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自汶阳至郓》,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ù lì qù tiān duǎ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目力去天短”全诗

《自汶阳至郓》
渺渺中原道,劳生叹百非。
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
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
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

分类:

作者简介(文天祥)

文天祥头像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自汶阳至郓》文天祥 翻译、赏析和诗意

《自汶阳至郓》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自汶阳到郓城的旅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活困苦和时代不公的感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渺渺中原道,劳生叹百非。
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
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
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困苦和不幸,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痛苦和对时代的不满。

诗的开头,作者用“渺渺中原道”来形容自己所处的旷远而辽阔的中原大地,暗示了他的旅途漫长而艰难。接着,他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和无奈,称“劳生叹百非”,意味着他对百般困苦的感叹。

接下来的两句“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遭受的风雨侵袭和泥泞的困扰,形象地展示了他所经历的艰辛和不幸。

接着,作者写道“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表达了他对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对心愿与现实不符的遗憾。这句诗意味着作者的视野受限,心中的愿望与现实的差距。

最后两句“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提到了古代圣贤孔子曾经在鲁国辗转流亡,最终回到了齐国。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自己的处境的反思,他可能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孔子一样,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摆脱困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困苦和不幸,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痛苦和对时代的不满。同时,通过引用孔子的例子,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目力去天短”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ì wèn yáng zhì yùn
自汶阳至郓

miǎo miǎo zhōng yuán dào, láo shēng tàn bǎi fēi.
渺渺中原道,劳生叹百非。
fēng yǔ chuī dǎ rén, ní nìng fēi shàng yī.
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
mù lì qù tiān duǎn, xīn shì yǔ shí wéi.
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
fū zǐ xī xiāng lǔ, qīn jiāng zì qí guī.
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

“目力去天短”平仄韵脚

拼音:mù lì qù tiān duǎn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目力去天短”的相关诗句

“目力去天短”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目力去天短”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目力去天短”出自文天祥的 《自汶阳至郓》,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