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风光都过了”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觉风光都过了”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海棠》,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jué fēng guāng dōu guò le,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不觉风光都过了”全诗

《海棠》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
不觉风光都过了,东窗浑为读书忙。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海棠》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海棠》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棠院里寻春色,
日炙荐红满院香。
不觉风光都过了,
东窗浑为读书忙。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海棠花开的院子里寻找春天的景色。当阳光照耀下,红色的海棠花香四溢于整个院子。然而,作者不经意间发现,风景已经悄然逝去,而自己却被东窗下读书的事务所忙碌着。

赏析:
这首诗词以海棠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花园中的春天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感叹和对读书的投入。首句"海棠院里寻春色"揭示了作者在海棠花开的院子里追寻春天的美景,显示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接着,"日炙荐红满院香"一句,通过日光照射下红色海棠花盛放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也暗示了春天的热烈气息。然而,"不觉风光都过了"这句话带来了转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春天的美景已经逝去,或者说作者错过了欣赏的时机。最后一句"东窗浑为读书忙"则表现了作者对学识的追求和事务的繁忙,东窗是读书的地方,作者沉迷于学业,对外界的美景已无暇顾及。

整首诗词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的向往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作者在追求学识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遗憾和对时光的珍惜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思考,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不觉风光都过了”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ǎi táng
海棠

hǎi táng yuàn lǐ xún chūn sè, rì zhì jiàn hóng mǎn yuàn xiāng.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
bù jué fēng guāng dōu guò le, dōng chuāng hún wèi dú shū máng.
不觉风光都过了,东窗浑为读书忙。

“不觉风光都过了”平仄韵脚

拼音:bù jué fēng guāng dōu guò le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平韵) 下平二萧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不觉风光都过了”的相关诗句

“不觉风光都过了”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不觉风光都过了”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不觉风光都过了”出自黄庭坚的 《海棠》,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