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氛未静铁衣寒”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塞氛未静铁衣寒”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又即事四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i fēn wèi jìng tiě yī h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塞氛未静铁衣寒”全诗

《又即事四首》
塞氛未静铁衣寒,愁绝江南庾子山。
谁使石郎捐一道,仅闻柴氏复三关。
西当太白馀孤垒,北望神州隔几寰。
犹忆楼船建黄钺,夕烽明灭照龙湾。

分类: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又即事四首》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又即事四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塞氛未静铁衣寒,
愁绝江南庾子山。
谁使石郎捐一道,
仅闻柴氏复三关。
西当太白馀孤垒,
北望神州隔几寰。
犹忆楼船建黄钺,
夕烽明灭照龙湾。

中文译文:
战争的阴霾还未散去,铁甲寒冷。
忧愁困扰着江南的庾子山。
是谁让石郎放弃了一条道路,
只听闻柴氏复国的三道关口。
西方是太白山遗留的孤垒,
北方望见的是神州大地,相隔遥远。
仍然记得楼船上建起的黄钺,
夜晚的烽火明灭照亮了龙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时期的战乱景象和作者内心的忧愁。塞氛未静,军事纷争仍在继续,铁衣寒指的是战士身上的甲胄冷冽。愁绝江南庾子山,江南地区的庾子山被忧愁笼罩,可能是因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扰。诗中提到石郎捐弃一道,柴氏复三关,暗指一位重要将领放弃了一条战线,而另一位姓柴的将领重新夺回了三个关口,这种转变让人不禁思考战争的无常和残酷。

诗词通过描绘西方的太白山和北方的神州大地,表达了作者身处边塞之地的孤寂和祖国的遥远。太白山是中国古代边塞的象征,这里的孤垒表示边塞的荒凉和孤独。北方的神州大地则代表着祖国的存在,但由于距离遥远,作者只能凭望而不得真正回归。

最后两句诗句,描述了作者对楼船上建起的黄钺和夜晚的烽火的回忆。楼船和黄钺都是古代战争中的象征,烽火则是战争中的信号和指示。这些形象勾起了作者对战争时光的回忆,也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可忘却的历史。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乱时期的景象和作者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家国的思念之情。作者运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通过冷冽的铁甲、愁绪笼罩的庾子山、夜晚的烽火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边塞地区的孤寂。同时,通过西方的太白山和北方的神州大地的对比,强调了家国的遥远和无法回归的无奈。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独特。通过对战争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思和对家国的眷恋。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边塞战乱的现实,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递出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思考和对家国的思念之情,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塞氛未静铁衣寒”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òu jí shì sì shǒu
又即事四首

sāi fēn wèi jìng tiě yī hán, chóu jué jiāng nán yǔ zi shān.
塞氛未静铁衣寒,愁绝江南庾子山。
shuí shǐ shí láng juān yī dào, jǐn wén chái shì fù sān guān.
谁使石郎捐一道,仅闻柴氏复三关。
xī dāng tài bái yú gū lěi, běi wàng shén zhōu gé jǐ huán.
西当太白馀孤垒,北望神州隔几寰。
yóu yì lóu chuán jiàn huáng yuè, xī fēng míng miè zhào lóng wān.
犹忆楼船建黄钺,夕烽明灭照龙湾。

“塞氛未静铁衣寒”平仄韵脚

拼音:sāi fēn wèi jìng tiě yī hán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塞氛未静铁衣寒”的相关诗句

“塞氛未静铁衣寒”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塞氛未静铁衣寒”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塞氛未静铁衣寒”出自刘克庄的 《又即事四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