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照离居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照离居人”出自南北朝沈约的《织女赠牵牛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zhào lí jū r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不照离居人”全诗

《织女赠牵牛诗》
红妆与明镜。
二物本相亲。
用持施点画。
不照离居人
往秋虽一照。
一照复还尘。
尘生不复拂。
蓬首对河津。
冬夜寒如此。
宁遽道阳春。
初商忽云至。
暂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
每聚忽如新。

分类:

作者简介(沈约)

沈约头像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织女赠牵牛诗》沈约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织女赠牵牛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沈约

红妆与明镜,
二物本相亲。
用持施点画,
不照离居人。

往秋虽一照,
一照复还尘。
尘生不复拂,
蓬首对河津。

冬夜寒如此,
宁遽道阳春。
初商忽云至,
暂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
每聚忽如新。

中文译文:
红妆与明镜,
这两样东西本是亲密的伴侣。
以它们来涂点打扮,
却无法照亮离别的人。

尽管在去年秋天照过一次,
一照又沉入尘埃之中。
尘埃产生不断,
像蒲苇头对着河津。

冬夜寒冷如此,
怎能急于迎接阳春。
初商星突然出现,
暂时得到一件衣巾。
旧的衣巾已成过去,
每一次相聚都像是新的一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织女给牵牛送的一首赠诗。织女用红妆和明镜来装饰自己,但无论如何都无法照亮远离的牵牛。诗中的“红妆与明镜”象征着织女自己的美丽和光辉。然而,红妆和明镜都无法抚平离别之苦,无法让两个相爱的人在分离时感到安慰。

诗中提到的“往秋虽一照,一照复还尘”表达了织女用明镜照亮牵牛,但照片过去后又沉入尘埃,无法持久。这里的尘埃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无论织女如何努力,时间仍然会使两人分离。

诗的最后几句描述了冬夜的寒冷和对阳春的期待。织女希望牵牛能早日回来,带来温暖和希望。初商星的出现给了织女一点安慰,她暂时得到一件衣巾,但这并不能改变旧的衣巾已经成为过去的事实。诗中的冬夜和阳春对应着离别和相聚的时刻。

整首诗通过描绘织女的心情和牵牛之间的离别,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期待。尽管红妆和明镜无法消除分离的痛苦,但织女仍然相信他们的相聚会像新的一样,给两人带来新的希望和美好。这首诗以简练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沉思考,展示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情感和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不照离居人”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ī nǚ zèng qiān niú shī
织女赠牵牛诗

hóng zhuāng yǔ míng jìng.
红妆与明镜。
èr wù běn xiàng qīn.
二物本相亲。
yòng chí shī diǎn huà.
用持施点画。
bù zhào lí jū rén.
不照离居人。
wǎng qiū suī yī zhào.
往秋虽一照。
yī zhào fù huán chén.
一照复还尘。
chén shēng bù fù fú.
尘生不复拂。
péng shǒu duì hé jīn.
蓬首对河津。
dōng yè hán rú cǐ.
冬夜寒如此。
níng jù dào yáng chūn.
宁遽道阳春。
chū shāng hū yún zhì.
初商忽云至。
zàn dé fèng yī jīn.
暂得奉衣巾。
shī jīn yǐ chéng gù.
施衿已成故。
měi jù hū rú xīn.
每聚忽如新。

“不照离居人”平仄韵脚

拼音:bù zhào lí jū rén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不照离居人”的相关诗句

“不照离居人”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不照离居人”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不照离居人”出自沈约的 《织女赠牵牛诗》,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