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入庭阴白”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明入庭阴白”出自宋代苏辙的《中秋夜八绝》,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íng rù tíng yīn bá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明入庭阴白”全诗

《中秋夜八绝》
明入庭阴白,寒侵酒气微。
夜深看更好,楼上渐人稀。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中秋夜八绝》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中秋夜八绝》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明入庭阴白,
寒侵酒气微。
夜深看更好,
楼上渐人稀。

中文译文:
明亮的月光渗入庭院的阴影,
寒意侵袭,酒的香气微弱。
夜色深沉观赏更加美妙,
楼上的人渐渐稀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传达了他对中秋夜的独特感受和观察。

首两句“明入庭阴白,寒侵酒气微”,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射到庭院的阴暗之中,寒冷的气息渗透其中,而喝过的酒的香气仍然微弱残存。这种描写展示了中秋夜的幽静和冷静,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庆祝中秋节时可能已经喝过一些酒。

接下来的两句“夜深看更好,楼上渐人稀”,表达了夜晚越深,中秋月越圆,景色也就越美好。楼上的人逐渐离去,仅剩下少数人在楼上观赏月亮。这种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中秋夜景色的欣赏和独处的愉悦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中秋夜的景象,通过对光线、气息和人群的描绘,展示了中秋夜的宁静、幽雅和思考的氛围。同时,这首诗也借用了中秋节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所感受到的独特情绪和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明入庭阴白”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ōng qiū yè bā jué
中秋夜八绝

míng rù tíng yīn bái, hán qīn jiǔ qì wēi.
明入庭阴白,寒侵酒气微。
yè shēn kàn gèng hǎo, lóu shàng jiàn rén xī.
夜深看更好,楼上渐人稀。

“明入庭阴白”平仄韵脚

拼音:míng rù tíng yīn bái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明入庭阴白”的相关诗句

“明入庭阴白”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明入庭阴白”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明入庭阴白”出自苏辙的 《中秋夜八绝》,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