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李争春俗不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浓李争春俗不除”出自宋代李吕的《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óng lǐ zhēng chūn sú bù ch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浓李争春俗不除”全诗

《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
深丛茉莉香有余,浓李争春俗不除
借箸推排风味胜,尖新莫向小梅疏。

分类: 疏影

作者简介(李吕)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李吕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茉莉花深处的清香和李花浓艳的竞争,通过对美食的比喻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意:
这首诗以茉莉花和李花作为意象,以美食的形式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茉莉花香气浓郁,而李花则更为浓艳。诗人通过借用箸子来比喻人们对美食的品味和喜好,认为茉莉花的香气胜过李花,暗示了对于清雅、纯朴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诗人同时警示人们不要追求虚华,不要迎合俗气的品味,而是应该保持独立的审美眼光,追求真正的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茉莉花和李花的特点,并通过美食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茉莉花的香气被形容为"深丛茉莉香有余",强调了其清雅的特质,而李花的浓艳则被形容为"浓李争春俗不除",暗示了李花较为热烈的气质。诗人用"借箸推排"来形容对美食的品味,表达了品味的主观性和多样性。最后,诗人劝告人们"尖新莫向小梅疏",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真正美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富有意象的语言,以食物和花卉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生活品味的思考。诗人以茉莉花的清雅和李花的浓艳来比喻生活中的选择和追求,提醒人们不要追随俗气的品味,而是应该保持独立的审美眼光,追求真正的美。这种思想在宋代文人士人中颇为流行,被视为对于浮华的批判和对于纯朴生活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浓李争春俗不除”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wú wēi míng shū yǐng héng xié shuǐ qīng qiǎn qī yǒng yùn
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

shēn cóng mò lì xiāng yǒu yú, nóng lǐ zhēng chūn sú bù chú.
深丛茉莉香有余,浓李争春俗不除。
jiè zhù tuī pái fēng wèi shèng, jiān xīn mò xiàng xiǎo méi shū.
借箸推排风味胜,尖新莫向小梅疏。

“浓李争春俗不除”平仄韵脚

拼音:nóng lǐ zhēng chūn sú bù chú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浓李争春俗不除”的相关诗句

“浓李争春俗不除”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浓李争春俗不除”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浓李争春俗不除”出自李吕的 《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