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一举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高楼一举火”出自元代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十一》,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āo lóu yī jǔ huǒ,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高楼一举火”全诗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十一》
东人送降款,西人纳降城。
长沙李太守,誓死城不盟。
高楼一举火,老稚同焦冥。

分类:

作者简介(杨维桢)

杨维桢头像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十一》杨维桢 翻译、赏析和诗意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十一》是元代杨维桢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方的人送来降款,西方的人纳降城。
长沙的太守李守城,发誓宁死不投降。
高楼上升起熊熊烈火,老幼同遭受炽热的折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东方的人带来了降款,西方的人接受了城池的降服。诗中的长沙太守李守城决心宁死不投降。最后两句描述了战火蔓延,老幼无辜同样遭受着炽热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抉择。东人送来降款,西人纳降城,反映了战争中的胜负和降服的过程。而李太守的誓死城不盟则彰显了他对信仰和忠诚的坚守,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屈服于敌人。最后两句以高楼一举火、老稚同焦冥的形象描绘了战火的燃烧以及无辜百姓的遭受。这些形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更富有战争的血腥、残酷和人性的挣扎的意境。

这首诗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中的人性困境的思考,揭示了战乱时期人们所面临的选择和痛苦。它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场景的刻画,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诚和信仰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独特,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高楼一举火”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ǎn gǔ sì shí èr shǒu qí sì shí yī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十一

dōng rén sòng jiàng kuǎn, xī rén nà xiáng chéng.
东人送降款,西人纳降城。
cháng shā lǐ tài shǒu, shì sǐ chéng bù méng.
长沙李太守,誓死城不盟。
gāo lóu yī jǔ huǒ, lǎo zhì tóng jiāo míng.
高楼一举火,老稚同焦冥。

“高楼一举火”平仄韵脚

拼音:gāo lóu yī jǔ huǒ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高楼一举火”的相关诗句

“高楼一举火”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高楼一举火”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高楼一举火”出自杨维桢的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十一》,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