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求俊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金台求俊贤”出自明代刘基的《咏史(二十一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 tái qiú jùn xi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金台求俊贤”全诗

《咏史(二十一首)》
燕昭志报复,金台求俊贤
下齐如破竹,大耻雪九泉。
六王死灰人,安可与比肩。
奈何骄气盈,妄想彼神仙。
安期不可致,即墨火已然。
煌煌召公业,委弃如浮烟。

分类: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头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咏史(二十一首)》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史(二十一首)》是明代刘基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燕昭(燕王)志在报复,希望能够找到俊贤的人才来帮助他。然而,他的计划却像破竹般被击溃,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耻辱,让他感到羞愧得无法与已逝的六位王族相提并论。尽管他的骄傲和自负充斥着心胸,却白白地幻想着能与神仙相媲美。安期(指鲁国的大臣安期)的才能是无法企及的,至于即墨(指齐国的大臣即墨)的火焰已经熄灭。召公(指周文王的大臣召公)事业的辉煌已经消散,就像飘散的浮烟一样被抛弃了。

这首诗通过描述燕昭的报复计划的失败和他个人的自负,展现了一个王者的傲慢和虚荣心,以及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作者刘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感。

这首诗以明代的文风写就,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勾勒出了燕昭的雄心壮志和他最终的失败。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燕昭志报复,
金台求俊贤。
下齐如破竹,
大耻雪九泉。

六王死灰人,
安可与比肩。
奈何骄气盈,
妄想彼神仙。

安期不可致,
即墨火已然。
煌煌召公业,
委弃如浮烟。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它告诉我们,虽然雄心壮志和追求伟大是值得赞扬的,但过于自负和妄自尊大最终会导致失败和失望。同时,它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将曾经的辉煌和梦想抛弃在过去,让人感叹兴衰无常,志向难持。

这首诗具有明代文学的特点,采用了简练明快的语言,凸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索。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它唤起了读者对过去辉煌和现实困境的思考,并引发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金台求俊贤”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ǒng shǐ èr shí yī shǒu
咏史(二十一首)

yàn zhāo zhì bào fù, jīn tái qiú jùn xián.
燕昭志报复,金台求俊贤。
xià qí rú pò zhú, dà chǐ xuě jiǔ quán.
下齐如破竹,大耻雪九泉。
liù wáng sǐ huī rén, ān kě yǔ bǐ jiān.
六王死灰人,安可与比肩。
nài hé jiāo qì yíng, wàng xiǎng bǐ shén xiān.
奈何骄气盈,妄想彼神仙。
ān qī bù kě zhì, jí mò huǒ yǐ rán.
安期不可致,即墨火已然。
huáng huáng zhào gōng yè, wěi qì rú fú yān.
煌煌召公业,委弃如浮烟。

“金台求俊贤”平仄韵脚

拼音:jīn tái qiú jùn xiá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金台求俊贤”的相关诗句

“金台求俊贤”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金台求俊贤”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金台求俊贤”出自刘基的 《咏史(二十一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