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过雨东作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郊原过雨东作始”出自明代刘基的《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o yuán guò yǔ dōng zuò shǐ,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郊原过雨东作始”全诗

《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
郊原过雨东作始,枝上鹁鸠鸣可怜。
此地巢居犹葺垒,他乡去子望归田。
匡时势异民思汉,忧国心随雁到燕。
逝水自流人自老,倚楹长忆至元年。

分类: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头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是明代刘基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郊原过雨东作始,
枝上鹁鸠鸣可怜。
此地巢居犹葺垒,
他乡去子望归田。
匡时势异民思汉,
忧国心随雁到燕。
逝水自流人自老,
倚楹长忆至元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刘基在闻到鹁鸠鸣声时所产生的感受和思考。诗中描述了一片过雨后的郊原,枝头的鹁鸠凄凉地鸣叫着。这里是鹁鸠的巢居之地,但仍然需要修建篱笆围护。而他乡的亲人已经离开,希望他们能早日归田。作者感叹当时的时势不同,人们思念汉朝的风采。他们的忧国之心随着候鸟飞向燕京(即北京)。逝去的岁月如逝水般流淌,人们也随之老去。作者倚在楹柱旁长久回忆起元年的往事。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时期人们对国家和历史的思念之情。作者以鹁鸠鸣声为切入点,将自然景物与人情相结合,传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时局的担忧。诗中的郊原雨后和鹁鸠的形象给人一种凄凉、荒芜的感觉,突显了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而对于他乡的亲人离去的描述,则凸显了家园的重要性和渴望回归的愿望。同时,通过对汉朝的思念和对元年的回忆,作者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眷恋和对当下时局的忧虑,流露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和关切。它既具有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又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凸显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所抱有的民族复兴的梦想和忧国的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郊原过雨东作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én jiū míng yǒu gǎn chéng shí mò gōng
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

jiāo yuán guò yǔ dōng zuò shǐ, zhī shàng bó jiū míng kě lián.
郊原过雨东作始,枝上鹁鸠鸣可怜。
cǐ dì cháo jū yóu qì lěi, tā xiāng qù zi wàng guī tián.
此地巢居犹葺垒,他乡去子望归田。
kuāng shí shì yì mín sī hàn, yōu guó xīn suí yàn dào yàn.
匡时势异民思汉,忧国心随雁到燕。
shì shuǐ zì liú rén zì lǎo, yǐ yíng zhǎng yì zhì yuán nián.
逝水自流人自老,倚楹长忆至元年。

“郊原过雨东作始”平仄韵脚

拼音:jiāo yuán guò yǔ dōng zuò shǐ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郊原过雨东作始”的相关诗句

“郊原过雨东作始”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郊原过雨东作始”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郊原过雨东作始”出自刘基的 《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