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鸿一声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边鸿一声来”出自明代杨基的《登三夏故城(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iān hóng yī shēng lá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边鸿一声来”全诗

《登三夏故城(二首)》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

分类:

作者简介(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登三夏故城(二首)》杨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登三夏故城(二首)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

【中文译文】
登上三夏的故城(两首)

关前的叶仍然翠绿,关后的草已经凋零。
天气原本并无差别,但山势却形成了阻隔。
狂风吹过,鼓角声响起,太阳西落时河畔的边塞陷入黑暗。
一只边塞的鸿雁呼啸而来,勇士们也变得面色凝重。

【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基所作,描绘了登上三夏故城的壮丽景色和战争带来的沉重氛围。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登上故城的景象。关前的叶子依然翠绿,显示了夏季的生机盎然,而关后的草已经凋零,暗示着秋天的来临。这种对比揭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不同地区之间的隔阂。尽管天气并无明显差异,但山势却形成了一道阻隔,使得相邻的地区在气候和自然环境上产生了差异。这反映了自然界的力量和地理的限制。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风声和鼓角声来表达战争的氛围。狂风吹过,鼓角声响起,暗示着紧张的战争局势。太阳西落时,边塞的黑暗更加浓重,暗示着士兵们在艰难的环境下奋战。

最后一句中的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通过描绘一只鸿雁的叫声,表达了边塞战事的严峻。壮士们也变得面色凝重,显示出他们面对战争时的紧张和压力。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现实。通过自然景观和战争氛围的对比,诗人展示了时光流转和人类命运的无常,以及战争带来的恐惧和痛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边鸿一声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ēng sān xià gù chéng èr shǒu
登三夏故城(二首)

guān qián yè yóu qīng, guān hòu cǎo yǐ bái.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qì hòu běn bù shū, shān shì yǒu zǔ gé.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
fēng gāo gǔ jiǎo dòng, rì luò chuān sāi hēi.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
biān hóng yī shēng lái, zhuàng shì yì biàn sè.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

“边鸿一声来”平仄韵脚

拼音:biān hóng yī shēng lái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边鸿一声来”的相关诗句

“边鸿一声来”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边鸿一声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边鸿一声来”出自杨基的 《登三夏故城(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