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直清自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节直清自见”出自宋代陈著的《题东堂竹》,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é zhí qīng zì jià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节直清自见”全诗

《题东堂竹》
种来三世远,一片绿猗猗。
节直清自见,心虚高不知。
宁求千亩富,足与七贤期。
要得龙孙茂,封培无已时。

分类:

作者简介(陈著)

陈著头像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题东堂竹》陈著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东堂竹》是宋代诗人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种来三世远,
一片绿猗猗。
节直清自见,
心虚高不知。
宁求千亩富,
足与七贤期。
要得龙孙茂,
封培无已时。

诗意:
这竹子是从三代以前种植的,茂盛的绿叶形成了一片浓密的景象。竹节笔直,清晰可见,表现出竹的正直和纯洁;而竹子内部的空虚,高处的孤傲则使其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诗人宁愿追求拥有千亩富饶的田地,与传说中的七贤一样富足。他希望这些竹子能够茂盛得像龙一样,生长不止,永不停歇。

赏析:
《题东堂竹》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和表现出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诗人以竹子为载体,抒发了对自身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追求。

首先,诗中的竹子给人一种清新、纯洁的感觉。竹子笔直挺拔,清澈透明,象征着诗人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竹节的清晰可见,则意味着诗人心灵的坦荡和清晰,不受外界杂念的干扰。

其次,诗中的竹子也呈现出一种内心的空虚和高远。诗人用“心虚高不知”形容竹子,表达了自身内心的虚无和超然。这种态度可以被视为一种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追求。他宁愿拥有广阔的田地,与传说中的七贤一样富足,但这并非他唯一的追求。他更希望竹子能够茂盛得像龙一样,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不灭。

总的来说,《题东堂竹》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纯洁、高远和富足的追求。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又反映了人类内心的追求和思索,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节直清自见”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í dōng táng zhú
题东堂竹

zhǒng lái sān shì yuǎn, yī piàn lǜ yī yī.
种来三世远,一片绿猗猗。
jié zhí qīng zì jiàn, xīn xū gāo bù zhī.
节直清自见,心虚高不知。
níng qiú qiān mǔ fù, zú yǔ qī xián qī.
宁求千亩富,足与七贤期。
yào de lóng sūn mào, fēng péi wú yǐ shí.
要得龙孙茂,封培无已时。

“节直清自见”平仄韵脚

拼音:jié zhí qīng zì jiàn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五潸  (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节直清自见”的相关诗句

“节直清自见”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节直清自见”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节直清自见”出自陈著的 《题东堂竹》,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