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性逾淮已不同”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橘性逾淮已不同”出自宋代林景熙的《与邵德芳同舍三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ú xìng yú huái yǐ bù tó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橘性逾淮已不同”全诗

《与邵德芳同舍三首》
葵心恋日还终在,橘性逾淮已不同
谁识鲈江持钓手,曾搴月窟一枝红。

分类:

作者简介(林景熙)

林景熙头像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与邵德芳同舍三首》林景熙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与邵德芳同舍三首》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葵心恋日还终在,橘性逾淮已不同。
谁识鲈江持钓手,曾搴月窟一枝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邵德芳同舍的生活情景,通过自然景物和寓意的表达,抒发了对友谊、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赏析:
首句“葵心恋日还终在”,以葵花追随太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坚持。葵花每天都会面向太阳,始终不变,象征着作者对友情的忠诚和恒久不变的情感。

接着,“橘性逾淮已不同”,通过橘子的形象,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变迁。橘子原本是淮河以南的特产,而在这里被用来比喻友情的变化。暗示着与友人的相处已不同于从前,时光的流逝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三句“谁识鲈江持钓手”,以钓鱼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赏和理解。钓鱼需要技巧和耐心,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邵德芳的认同和欣赏,认为他在人生的江湖中具有独特的能力和智慧。

最后一句“曾搴月窟一枝红”,通过“月窟一枝红”暗示了友人的才华和成就。月窟指的是月亮,而“一枝红”则是指一种珍贵的花朵。这句话意味着邵德芳曾经有过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才华,但也有一种离奇和罕见的美丽。

整首诗词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考和感慨。通过葵花、橘子和钓鱼等形象的运用,抒发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时光的流逝以及朋友之间的理解和赞赏。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了宋代诗人林景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橘性逾淮已不同”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ǔ shào dé fāng tóng shě sān shǒu
与邵德芳同舍三首

kuí xīn liàn rì hái zhōng zài, jú xìng yú huái yǐ bù tóng.
葵心恋日还终在,橘性逾淮已不同。
shuí shí lú jiāng chí diào shǒu, céng qiān yuè kū yī zhī hóng.
谁识鲈江持钓手,曾搴月窟一枝红。

“橘性逾淮已不同”平仄韵脚

拼音:jú xìng yú huái yǐ bù tó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上声十六铣  (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橘性逾淮已不同”的相关诗句

“橘性逾淮已不同”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橘性逾淮已不同”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橘性逾淮已不同”出自林景熙的 《与邵德芳同舍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