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声楚观沧茫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寄声楚观沧茫外”出自宋代释宝昙的《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shēng chǔ guān cāng máng wài,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寄声楚观沧茫外”全诗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趁得官闲且载书,隔墙时唤子云居。
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
盖代勋庸诚有种,凿空道德竟何如。
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

分类: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释宝昙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巧妙的表达,旨在表达对潘文叔和李文授的赞赏和送别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趁得官闲且载书,
隔墙时唤子云居。
公如碧树有秋意,
渠亦清流临浊淤。

盖代勋庸诚有种,
凿空道德竟何如。
寄声楚观沧茫外,
璧月依然在太虚。

这首诗以潘文叔和李文授的离别为切入点,展现了作者对两位同道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诗词以“趁得官闲且载书”开始,表明潘文叔和李文授抽出宝贵的空闲时间,带着书籍准备离去。这种行为显示了他们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知识的珍视。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与潘文叔隔墙相邻,时常相互呼唤,共同居住在僧院。这种邻里的亲近感传达了诗人对潘文叔的亲密友谊和对他学术成就的认可。

然后,诗中以“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潘文叔和李文授的品质与自然界的景象相结合。碧树象征着潘文叔的高洁品质,而清流则象征着李文授的清澈才情。这种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学者高尚品格和学术才华的赞美。

接下来,诗人提到潘文叔和李文授所代表的勋庸之道,并询问这种道德的凿空究竟达到何种境地。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勋庸之道的思考和对两位学者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对于道德真谛的探索和思索。

最后两句“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构成了整首诗的高潮。寄声楚观,意味着将心灵的声音寄托在楚国的山水之间,超越了现实的局限,追寻更高的境界。沧茫外的观瞻则象征了辽阔的天地,璧月依然在太虚,表示即使远离,诗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仍然坚定不移。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学者追求学术真理和境界的敬佩,同时也折射出自己对于精神世界的追寻。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潘文叔和李文授的赞赏和送别之情,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于勋庸之道和理想境界的思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寄声楚观沧茫外”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pān wén shū jiān jiǎn lǐ wén shòu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chèn dé guān xián qiě zài shū, gé qiáng shí huàn zi yún jū.
趁得官闲且载书,隔墙时唤子云居。
gōng rú bì shù yǒu qiū yì, qú yì qīng liú lín zhuó yū.
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
gài dài xūn yōng chéng yǒu zhǒng, záo kōng dào dé jìng hé rú.
盖代勋庸诚有种,凿空道德竟何如。
jì shēng chǔ guān cāng máng wài, bì yuè yī rán zài tài xū.
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

“寄声楚观沧茫外”平仄韵脚

拼音:jì shēng chǔ guān cāng máng wài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九泰  (仄韵) 去声九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寄声楚观沧茫外”的相关诗句

“寄声楚观沧茫外”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寄声楚观沧茫外”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寄声楚观沧茫外”出自释宝昙的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