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出自宋代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诗句共16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píng shí zhěn zhú fāng chuáng, shǒu juàn pāo shū wǔ mèng zhǎ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全诗

《夏日登车盖亭》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作者简介(蔡确)

蔡确头像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宋臣。举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调州司理参军。韩绛宣抚陕西时,见其有文才,荐于其弟开封府尹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

《夏日登车盖亭》蔡确 古诗赏析

  蔡确于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神宗死,哲宗继位。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年)因为“军器监之狱”受其弟蔡硕牵连,被贬知安州(湖北安陆),[2]《夏日登车盖亭》蔡确 古诗,作了十首诗,此其第二首。《尧山堂外记》载:“时吴处厚笺注以闻,其略云:五篇涉讥讽。‘何处机心惊白马,谁人怒剑逐青蝇’——以讥谗谮之人;‘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讥新进用事之臣;‘睡起莞然成独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确笑何事。”

  这首诗,着意刻画了作者贬官后的闲散之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的另一首诗说:“公事无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须随。溪潭直上虚亭里,卧展柴桑处士诗”就是对他那种官冷事闲生活的写照。不过,它没有这首诗写得委婉深切。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纸屏”,即纸屏风,以藤皮茧纸制成,取其雅致通风,屏上常以梅花蝴蝶为饰。这两句说:游亭之后,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儿陶渊明的诗(“卧展柴桑处士诗”),感到有些倦怠,便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诗人是“《夏日登车盖亭》蔡确 古诗”的,因而,读了“纸屏、石枕、方竹床”,使人顿觉气清意爽;读了“手倦抛书、午梦长”,顿见诗人闲散之态;并且从“午梦长”中,还透出一点半隐半露的消息,这要联系下文来理解。

  “睡觉莞然成独笑”,梦醒之后,诗人却要“莞然”一笑。诗人所读的书,是“柴桑处士诗”;诗人所作的梦,也是耕樵处士之梦;梦中是处士,醒来是谪官,他想想昔为布衣平民(“持正年二十许岁时,家苦贫,衣服稍敝。”事见《懒真子》),鸿运一来,金榜题名,仕途廿载,官至丞相,后来天翻地覆,谪居此地,如同大梦一场。诗人“莞然独笑”,是在“午梦长”中有所妙悟,从而领略到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烟。由此,他想到了归隐;想到归隐,马上便有隐者的呼唤——“数声渔笛在沧浪”。而听到了“数声渔笛”,他的归隐之情就更加迫切了。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首诗一方面明示作者“万事不关心”,一方面又描摹了他聆听“渔歌入浦深”的情状,所以归隐的题旨比较明显。而蔡确这首诗,却仅以“莞然独笑”、“数声渔笛”揭示主旨,这就比王维之诗更形委婉;更具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描写闲散生活,抒发归隐之志,不满社会现实,便是这首诗的主旨。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ià rì dēng chē gài tíng
夏日登车盖亭

zhǐ píng shí zhěn zhú fāng chuáng, shǒu juàn pāo shū wǔ mèng zhǎng.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shuì qǐ guǎn rán chéng dú xiào, shù shēng yú dí zài cāng láng.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的相关诗句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出自蔡确的 《夏日登车盖亭》,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