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行》 杜甫

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
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分类: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头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去秋行》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去秋行》

去秋涪江木落时,
臂枪走马谁家儿。
到今不知白骨处,
部曲有去皆无归。
遂州城中汉节在,
遂州城外巴人稀。
战场冤魂每夜哭,
空令野营猛士悲。

中文译文:
秋天,涪江的木叶飘落,
用臂膀扛起长枪,骑马的是谁家的孩子?
如今不知道他们的白骨在何处,
一支支军队出征,却没有一个人回来。
在遂州城内仍有汉族节日的痕迹,
而在遂州城外,巴人已经稀少。
战场上的冤魂每晚都在哭泣,
使得原本勇猛的野营士兵悲伤不已。

诗意:
《去秋行》是一首描述战争残酷和战争中壮士们的牺牲的诗。诗人杜甫以悲痛的笔触,描绘了行军的景象和战场的惨状。诗中的秋天象征着丧失和死亡,表达了对战争中无数士兵的悲悼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平淡中见真情的笔触,展现了战乱时代的惨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暗示了冷酷的战争正在进行。诗人用“臂枪走马谁家儿”描写了无数青年因战争而离家上阵,却无一归来,凄凉之感扑面而来。诗人通过遂州城内外人民的反差,展示了战乱对于人民的不同影响,也凸显出了士兵的壮烈牺牲和无尽的悲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壮烈牺牲的敬意,展现了杜甫对悲剧的深刻感知。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去秋行》杜甫 拼音读音参考

qù qiū xíng
去秋行

qù qiū fú jiāng mù luò shí, bì qiāng zǒu mǎ shuí jiā ér.
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dào jīn bù zhī bái gǔ chù,
到今不知白骨处,
bù qǔ yǒu qù jiē wú guī.
部曲有去皆无归。
suì zhōu chéng zhōng hàn jié zài, suì zhōu chéng wài bā rén xī.
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zhàn chǎng yuān hún měi yè kū, kōng lìng yě yíng měng shì bēi.
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去秋行》专题为您介绍去秋行古诗,去秋行杜甫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