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绝句》 王鏊

三顾频繁亦未闲,金陵东下是金山。
分明铁瓮头边路,载得贤人与共还。
分类:

作者简介(王鏊)

王鏊头像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十一绝句》王鏊 翻译、赏析和诗意

《十一绝句》是明代王鏊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顾频繁亦未闲,
金陵东下是金山。
分明铁瓮头边路,
载得贤人与共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即刘备三次到访诸葛亮的家,以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诗人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佩和对忠诚、智慧的赞美。

赏析:
1. 诗词的开篇写道“三顾频繁亦未闲”,形象地描绘了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的情景。这种坚持不懈的诚意和决心,展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推崇和对国家事务的关切。

2. “金陵东下是金山”,金陵指的是现在的南京,金山则是指南京城的城墙。这句话意味着刘备前往南京找到了诸葛亮,将他带到了重要的政治舞台上。金山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华的肯定和赞美。

3. “分明铁瓮头边路”,这句话描绘了诸葛亮隐居在偏僻的地方。铁瓮头是一种弯曲的小路,意味着诸葛亮所处的位置偏僻而艰难。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对诸葛亮深藏不露、隐居不仕的品质的赞叹。

4. “载得贤人与共还”,这句话表达了刘备最终成功地将诸葛亮请出山,一同为国家效力。这里的“载得”暗示了刘备将诸葛亮带回来的艰难与重任,也彰显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和信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佩和对忠诚、智慧的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刘备的决心和努力,展现出对忠诚和才华的推崇。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伟大事迹的赞颂,展示了明代文人对忠诚和智慧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十一绝句》王鏊 拼音读音参考

shí yī jué jù
十一绝句

sān gù pín fán yì wèi xián, jīn líng dōng xià shì jīn shān.
三顾频繁亦未闲,金陵东下是金山。
fēn míng tiě wèng tóu biān lù, zài dé xián rén yǔ gòng hái.
分明铁瓮头边路,载得贤人与共还。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十一绝句》专题为您介绍十一绝句古诗,十一绝句王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