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院》 白居易

北院人稀到,东窗地最偏。
竹烟行灶上,石壁卧房前。
性拙身多暇,心慵事少缘。
还如病居士,唯置一床眠。
分类: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北院》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北院》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院人稀到,
东窗地最偏。
竹烟行灶上,
石壁卧房前。

性拙身多暇,
心慵事少缘。
还如病居士,
唯置一床眠。

中文译文:
北院的人稀少,
东窗的地最偏。
竹烟飘上行灶,
石壁卧在房前。

我性格拙朴,有很多空闲的时间,
内心懒散,事物联系少。
像是个病懒的隐士,
只摆放一张床来安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北院的景象,北院的人很少,说明这个地方很冷清。东窗的地方是最偏僻的,这里的景物和生活环境被细致地描绘出来:竹烟从行灶上升起,石壁就在房子前面。这些细节描写营造了一种安静、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自称性格拙朴,有很多空闲的时间。他的内心懒散,对外界事物的关联不多。这可能暗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渴望宁静与自由。他将自己比作病懒的隐士,只有一张床作为他的睡眠之地。这种生活方式和诗人内心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景物和自身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繁忙世界的厌倦,渴望找到一片安详的栖息之地。这首诗词在简短的文字中蕴含了深邃的意境,引发人们对于内心静谧与生活态度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北院》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běi yuàn
北院

běi yuàn rén xī dào, dōng chuāng dì zuì piān.
北院人稀到,东窗地最偏。
zhú yān xíng zào shàng, shí bì wò fáng qián.
竹烟行灶上,石壁卧房前。
xìng zhuō shēn duō xiá, xīn yōng shì shǎo yuán.
性拙身多暇,心慵事少缘。
hái rú bìng jū shì, wéi zhì yī chuáng mián.
还如病居士,唯置一床眠。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北院》专题为您介绍北院古诗,北院白居易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