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调名》 苏轼

过湖携手屡沾襟。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失调名》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失调名》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过湖携手屡沾襟,
路上行人说二人。
鄙夫子子非君子,
君子非君子子孙。
冲冠一怒为红颜,
凤儿笑,百蝇垂涎。
谁怜足下荆棘地,
一片丹心报天真。

中文译文:
在湖边漫步,手牵手时常弄湿衣襟,
路上的行人谈论着我们两人。
我是个平凡的人,不是君子,
君子不一定是君子的后代。
我因为冲动而怒发冠冕,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
她娇笑着,让百蝇垂涎。
谁来怜惜我脚下这充满荆棘的土地,
我用一颗赤诚的心来回报我的天真。

诗意和赏析:
《失调名》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一个美丽的女子在湖边漫步的情景,并展现了作者对自己身份地位的思考和对纯真爱情的呼唤。

诗中,作者与女子手牵手走过湖边,屡次弄湿自己的衣襟,这表达了作者与女子之间亲密的关系。行人们纷纷议论着两人,这显示了他们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然而,作者自称为"鄙夫子子",表明他认为自己不是真正的君子,而君子也不一定是有高尚品德的后代。这种自我贬低的表达,既是对自身地位的反思,也体现了作者对君子风范的理解。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而激动得怒发冠冕。这句话暗示了作者为了爱情可能会被冲动所驱使,甚至失去理智。而女子则娇笑着,吸引了许多苍蝇的注意。这里的"百蝇垂涎"可以理解为对女子美貌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对那些被美色所迷惑的人的讽刺。

最后两句"谁怜足下荆棘地,一片丹心报天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作者认为自己身处艰难困苦的环境,但他用一颗赤诚的心来回报自己的纯真爱情,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怜悯。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爱情、自身身份的思考。它不仅展现了苏轼的独特才情和对人生的洞察力,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对于爱情、社会观念和个人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失调名》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shī tiáo míng
失调名

guò hú xié shǒu lǚ zhān jīn.
过湖携手屡沾襟。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失调名》专题为您介绍失调名古诗,失调名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