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阁六首》 苏轼

长养恩深动植均,只忧贪吏尚残民。
外廷已拜枭羹赐,应助吾君去不仁。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太皇太后阁六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中文译文:
《太皇太后阁六首》
长养恩深动植均,
只忧贪吏尚残民。
外廷已拜枭羹赐,
应助吾君去不仁。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于朝廷政治腐败的忧虑和对于君主任用不贤的失望。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太皇太后的,表达了他对朝廷腐败和君主政治偏见的担忧。首句“长养恩深动植均”,指太皇太后长期以来对于百姓的恩惠和关怀,令人动容。然而,苏轼却忧虑着贪吏仍然虐待百姓,“只忧贪吏尚残民”。第三句揭示了外廷已经向太皇太后献上了珍贵的礼品,但苏轼并不认可这种不贤的行为:“外廷已拜枭羹赐”。最后一句“应助吾君去不仁”,表达了苏轼对于君主委任不贤官员的失望,呼吁太皇太后能够改变这种不仁的做法。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苏轼的政治观点和对于朝廷现状的担忧。通过对于恩德和政治不公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败的忧虑,并呼吁太皇太后能改善政治环境,选贤任能,关心百姓的疾苦。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重视人民利益和良好政治的思想观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太皇太后阁六首》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tài huáng tài hòu gé liù shǒu
太皇太后阁六首

zhǎng yǎng ēn shēn dòng zhí jūn, zhǐ yōu tān lì shàng cán mín.
长养恩深动植均,只忧贪吏尚残民。
wài tíng yǐ bài xiāo gēng cì, yīng zhù wú jūn qù bù rén.
外廷已拜枭羹赐,应助吾君去不仁。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太皇太后阁六首》专题为您介绍太皇太后阁六首古诗,太皇太后阁六首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