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 苏轼

平明已报百吏散,半日来陪二子闲。
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是苏轼在宋代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已经传令百官散去,
我陪着秦仲的两个儿子闲逛。
站在树林的雨雾中,
看行人在其中穿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雨中的景象,诗人苏轼与秦仲的两个儿子一同游玩在宝山之中。诗人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宁静愉悦的心情,通过观察雨中的景物和人们的行走,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赏析:
本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直接描绘了一个雨中的场景。首句“平明已报百吏散”,表明诗人在官场的繁忙生活之外,选择了与秦仲的两个儿子一起游玩。这种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与追求闲适自在的心态,在宋代文人的价值观中非常重要。

第二句“半日来陪二子闲”表达了诗人在宝山中与两个儿子一同度过的愉快时光。秦仲是苏轼的朋友,而在这里,他成为了诗人与朋友的儿子们共同游玩的伙伴。这种亲近友好的关系和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展示了苏轼为人父、为人友的一面。

接下来的两句“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描绘了雨中的景色。鹊鸟在雨中低着头,行人在雨林中穿梭来往,给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画面感。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自然与人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词通过简单的描写和朴实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闲适心态和对自然、亲情的热爱。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家庭、友情和自然的重视,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追求宁静、舒适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tóng qín zhòng èr zi yǔ zhōng yóu bǎo shān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

píng míng yǐ bào bǎi lì sàn, bàn rì lái péi èr zi xián.
平明已报百吏散,半日来陪二子闲。
lì què dī áng yān yǔ lǐ, xíng rén chū mò shù lín jiān.
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专题为您介绍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古诗,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