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时运四首》 苏轼

我卜我居,居非一朝。
龟不吾欺,食此江郊。
废井已塞,乔木干霄。
昔人伊何,谁其裔苗。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陶时运四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陶时运四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卜定了我的居处,我的居住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龟类不会欺骗我,它们在江边采食。
废弃的井已经被填塞,高耸的乔木抵达云霄。
过去的人们如今何在,他们的后裔又在哪里生长?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于居住地的选择以及对历史的思考。他认为选择一个居所并非简单的决定,而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他引用龟类的行为来比喻自己的决断是准确可靠的。诗中的废井和高耸的乔木则象征着过去的事物已经被遗忘,而新的事物正在崛起。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于历史和前人的思念和关注,他想知道过去的人们如今何在,以及他们的后代是否能够继承并发扬前人的精神和智慧。

赏析:
苏轼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居住地选择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思念。他通过使用龟类和废井、乔木等意象,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自然、历史相联系。诗中的龟类象征着稳定和可靠,而废井和乔木则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新生。苏轼对过去的人们的思念和对后代的期望,透露出他对于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的重视。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居住、历史和人生的深思,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陶时运四首》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hé táo shí yùn sì shǒu
和陶时运四首

wǒ bo wǒ jū, jū fēi yī zhāo.
我卜我居,居非一朝。
guī bù wú qī, shí cǐ jiāng jiāo.
龟不吾欺,食此江郊。
fèi jǐng yǐ sāi, qiáo mù gàn xiāo.
废井已塞,乔木干霄。
xī rén yī hé, shuí qí yì miáo.
昔人伊何,谁其裔苗。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陶时运四首》专题为您介绍和陶时运四首古诗,和陶时运四首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