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岸》 杜牧

河岸微退落,柳影微雕疏。
船上听呼稚,堤南趁漉鱼。
数帆旗去疾,一艇箭回初。
曾入相思梦,因凭附远书。
分类:

作者简介(杜牧)

杜牧头像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秋岸》杜牧 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岸》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河岸微退落,柳影微雕疏。
船上听呼稚,堤南趁漉鱼。
数帆旗去疾,一艇箭回初。
曾入相思梦,因凭附远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河岸景色。河水退落,露出了河岸的细微变化,柳树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船上的人们聆听着孩子们稚嫩的呼喊声,而堤岸南边的人们则趁着水流的清澈捕鱼。远处的帆船如箭一般迅速驶去,而一艘小船却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诗人曾经入梦相思之中,现在因为怀念,他凭借着写给远方朋友的信来表达思念之情。

赏析:
《秋岸》通过描绘秋天的河岸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视觉和听觉描写,以及生动的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和生机。河岸微退落,柳影微雕疏,展现了秋天的变幻之美。船上孩子们的呼喊声和堤岸捕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河岸的生活场景。帆船的迅速和小船的回归,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起伏。最后,诗人用曾入相思梦和附远书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增添了诗词的情感色彩。

整首诗构思巧妙,用词简练而贴切,展示了杜牧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通过描绘河岸的细微变化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起伏的思考,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杜牧在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人情之间的独特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秋岸》杜牧 拼音读音参考

qiū àn
秋岸

hé àn wēi tuì luò, liǔ yǐng wēi diāo shū.
河岸微退落,柳影微雕疏。
chuán shàng tīng hū zhì, dī nán chèn lù yú.
船上听呼稚,堤南趁漉鱼。
shù fān qí qù jí, yī tǐng jiàn huí chū.
数帆旗去疾,一艇箭回初。
céng rù xiàng sī mèng, yīn píng fù yuǎn shū.
曾入相思梦,因凭附远书。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秋岸》专题为您介绍秋岸古诗,秋岸杜牧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