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王安石

陈迹难寻天柱源,疏封投老误明恩。
国人欲识公归处,杨柳萧萧白下门。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作者:王安石(宋代)

中文译文:
陈迹难寻天柱源,
疏封投老误明恩。
国人欲识公归处,
杨柳萧萧白下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耿天骘惠梨的诗词之后以同韵奉酬所作。诗中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先,诗人提到了“陈迹难寻天柱源”,意味着过去的痕迹难以追寻,时间的变迁使得一些珍贵的事物逐渐消失。这里的“天柱源”可以理解为过去的荣耀和辉煌,而现在已经难以找到了。

接着,诗中提到“疏封投老误明恩”,表达了对自己过去的行为的反思。疏封指的是自己曾经被贬官,而投老则是指自己寻求退隐的行为,作者认为自己这样的选择错失了明君的恩宠。

然后,诗人写到“国人欲识公归处”,这里的“公”指的是作者自己。国人希望了解作者的归处和安排,这体现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受人尊敬的地位。

最后,诗中以“杨柳萧萧白下门”作为结尾。杨柳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的题材之一,它象征着春天和离别,代表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这里的“白下门”可能指的是作者的住所,也可以理解为作者的心门,意味着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运用了杨柳和白下门等意象,以及平淡而含蓄的语言,增加了诗的意境和艺术美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gěng tiān zhì huì lí cì yùn fèng chóu sān shǒu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chén jī nán xún tiān zhù yuán, shū fēng tóu lǎo wù míng ēn.
陈迹难寻天柱源,疏封投老误明恩。
guó rén yù shí gōng guī chǔ, yáng liǔ xiāo xiāo bái xià mén.
国人欲识公归处,杨柳萧萧白下门。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专题为您介绍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古诗,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王安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