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俞处士》 王安石

鲁山眉宇人不见,只有歌辞来向东。
借问楼前踏于蒍,何如云卧唱松风。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示俞处士》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示俞处士》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鲁山眉宇人不见,只有歌辞来向东。
借问楼前踏于蒍,何如云卧唱松风。

中文译文:
在鲁山的眉宇之间找不到人的踪影,只有歌辞向东飘来。
请问楼前的蒍草是如何踏动的?像云一样横卧着唱起松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名叫俞处士的朋友的示意诗。诗中,王安石以鲁山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不见的场景,但却能感受到歌辞的飘荡。这里的歌辞象征着俞处士的才华和文辞之美,通过文字的传递,使得久违的友情得以继续。鲁山眉宇人不见,但歌辞却能穿越时空,表达情感。

接着,王安石借问楼前的蒍草如何踏动,这里蒍草可能象征着俞处士的文学才华。诗人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俞处士才情的好奇和敬佩,同时也暗示了楼前的蒍草在风中摇曳的景象,以及松树摇曳时发出的声音。这里的云卧唱松风,形象地描绘了自由自在的景象,也暗示了俞处士的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才情的赞美,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意境和感悟。这首诗也是宋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示俞处士》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shì yú chǔ shì
示俞处士

lǔ shān méi yǔ rén bú jiàn, zhǐ yǒu gē cí lái xiàng dōng.
鲁山眉宇人不见,只有歌辞来向东。
jiè wèn lóu qián tà yú wěi, hé rú yún wò chàng sōng fēng.
借问楼前踏于蒍,何如云卧唱松风。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示俞处士》专题为您介绍示俞处士古诗,示俞处士王安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