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泽寺见许坚题诗》 王安石

蔼蔼春风入水村,森森乔木映朱门。
高人遗迹空佳句,谁识旌阳後世孙。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祈泽寺见许坚题诗》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在宋代创作的,题为《祈泽寺见许坚题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蔼蔼春风入水村,
森森乔木映朱门。
高人遗迹空佳句,
谁识旌阳後世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春风轻柔地吹入一个水村,高大的树木映衬着红门。诗人提到了高人的遗迹,空留下了一些优美的诗句,然而谁能认出这位高人,并传承给旌阳的后世子孙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自然景观,通过描写春风、水村和乔木,传达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诗人以形象的文字勾勒出春风轻柔的特点,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春风的轻柔和温暖。

诗中的"高人遗迹空佳句"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和钦佩之情,他们留下了一些优美的诗句,但这些诗句如今已经无人能够识别和传承。通过表达这种思考,诗人引发了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思考。

整首诗意味深长,反映了王安石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学传承的关注。他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地表达了对前人文化遗产的赞美和对后人传承的期望。这首诗词既有深刻的思考,又富有意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祈泽寺见许坚题诗》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qí zé sì jiàn xǔ jiān tí shī
祈泽寺见许坚题诗

ǎi ǎi chūn fēng rù shuǐ cūn, sēn sēn qiáo mù yìng zhū mén.
蔼蔼春风入水村,森森乔木映朱门。
gāo rén yí jī kōng jiā jù, shuí shí jīng yáng hòu shì sūn.
高人遗迹空佳句,谁识旌阳後世孙。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祈泽寺见许坚题诗》专题为您介绍祈泽寺见许坚题诗古诗,祈泽寺见许坚题诗王安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