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辛弃疾

方看竹马戏,已作薤露歌。
哀哉天丧予,老泪如倾河。
分类: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头像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中文译文:
我为{匠斤换赣}哭泣,共有十五章。
曾经看过竹马戏耍,如今已是薤露之歌。
可悲啊,天地都不再眷顾我,
老泪如同滔滔江河一般倾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写的一首哀怨之作,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楚和失意。诗中的"{匠斤换赣}"是指作者因为政治上的变故而被贬到赣州,感到自己被命运击败和辜负。整首诗通过对童年时光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光阴流转的感慨和无奈。

首先,诗中提到了竹马戏,这是童年时代的欢乐和无忧,但现在已经成为过去,只剩下回忆。这种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暗示了作者年华老去,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快乐时光。

接着,诗中出现了薤露之歌,薤露是一种有毒的植物汁液,常常被用来比喻悲伤和凄凉。作者用薤露来形容自己的歌声,意味着他的歌声充满了哀怨和悲伤,反映了内心的苦痛和无奈。

最后两句“哀哉天丧予,老泪如倾河”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苦叹和对逝去的岁月的无奈。作者感叹天地不再眷顾自己,老泪如倾河般涌出,形容了他内心的悲痛和无尽的眼泪。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辛弃疾内心的痛苦和失意,通过对童年时光和现实的对比,诗中透露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命运的无奈。这种悲伤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是辛弃疾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也是他在宋代士人中独特的表达方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kū jiàng jīn huàn gàn shí wǔ zhāng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fāng kàn zhú mǎ xì, yǐ zuò xiè lù gē.
方看竹马戏,已作薤露歌。
āi zāi tiān sàng yǔ, lǎo lèi rú qīng hé.
哀哉天丧予,老泪如倾河。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专题为您介绍哭{匠斤换赣}十五章古诗,哭{匠斤换赣}十五章辛弃疾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