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相寺净照轩诗》 辛弃疾

净是净空空即色,照应照物物非心。
请看窗外一轮月,正在碧潭千丈深。
分类: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头像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题金相寺净照轩诗》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题金相寺净照轩诗》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净是净空空即色,
照应照物物非心。
请看窗外一轮月,
正在碧潭千丈深。

中文译文:
这里所说的净是指纯净、清澈的意境,
照应是指相互映照、相互呼应。
请你看窗外的一轮明月,
正照耀在深不见底的碧潭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辛弃疾在金相寺净照轩所作。通过对净与照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外在事物的境界。净即是净空,意味着纯净无欲,没有杂念。照应即是映照、呼应,指的是与外在世界相互映照,但并非由内心所驱动。诗人通过这种对净与照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诗的末句“请看窗外一轮月,正在碧潭千丈深。”给人以深邃的意象。明月高悬,照耀在碧潭之上,呈现出千丈深邃的景象。这里的窗外一轮月可以理解为外在世界的事物,而碧潭千丈深则意味着其内涵的深邃与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净与照的对比,描绘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诗人通过观察窗外的明月和碧潭,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思考,倡导追求内心纯净与超然的精神境界。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金相寺净照轩诗》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tí jīn xiàng sì jìng zhào xuān shī
题金相寺净照轩诗

jìng shì jìng kōng kōng jí sè, zhào yìng zhào wù wù fēi xīn.
净是净空空即色,照应照物物非心。
qǐng kàn chuāng wài yī lún yuè, zhèng zài bì tán qiān zhàng shēn.
请看窗外一轮月,正在碧潭千丈深。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题金相寺净照轩诗》专题为您介绍题金相寺净照轩诗古诗,题金相寺净照轩诗辛弃疾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