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孙庸斋》 文天祥

淮水奇人物,枢星伟弟兄。
泰山开学谱,云谷发诗源。
委吏初行志,修文莫返魂。
功名传久远,赖有二郎存。
分类:

作者简介(文天祥)

文天祥头像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挽孙庸斋》文天祥 翻译、赏析和诗意

《挽孙庸斋》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淮水奇人物,枢星伟弟兄。
泰山开学谱,云谷发诗源。
委吏初行志,修文莫返魂。
功名传久远,赖有二郎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孙庸斋的挽悼之情。孙庸斋是一位在淮水地区有着非凡才华的人物,他和文天祥是亲密的兄弟。诗中提到了泰山,象征着伟大的学问传承,而云谷则代表了诗歌的源泉。孙庸斋初次担任官职时怀揣志向,但他却不幸去世,无法回到文化修养的道路上。然而,他的功名和名声将永远流传下去,这要归功于二郎神的保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的朋友的怀念和敬意。通过描绘孙庸斋的才华和与文天祥的兄弟情谊,诗人展示了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泰山和云谷的象征意义,使诗词更具诗意和哲理。诗人通过表达对孙庸斋功名传扬的信心,以及对二郎神的感激之情,展示了对友谊和传承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融入了对传统文化和信仰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挽孙庸斋》文天祥 拼音读音参考

wǎn sūn yōng zhāi
挽孙庸斋

huái shuǐ qí rén wù, shū xīng wěi dì xiōng.
淮水奇人物,枢星伟弟兄。
tài shān kāi xué pǔ, yún gǔ fā shī yuán.
泰山开学谱,云谷发诗源。
wěi lì chū xíng zhì, xiū wén mò fǎn hún.
委吏初行志,修文莫返魂。
gōng míng chuán jiǔ yuǎn, lài yǒu èr láng cún.
功名传久远,赖有二郎存。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挽孙庸斋》专题为您介绍挽孙庸斋古诗,挽孙庸斋文天祥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