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十五首》 张耒

唐皇欲丧乱,豺虎依山丘。
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
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
分类:

作者简介(张耒)

张耒头像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感遇二十五首》张耒 翻译、赏析和诗意

《感遇二十五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唐皇欲丧乱,豺虎依山丘。
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
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

中文译文:
唐皇欲丧乱,豺虎依山丘。
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
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唐朝皇帝面临着内外的威胁,而豺狼虎豹则在山丘上潜伏。皇帝信任李训,却在玉殿中行走着戈矛。诗中提到的"系狗不系首"意味着皇帝只系住了狗的脖子,而没有抓住狗的首领,导致血流成河。皇帝被称赞为皇公,但却被放弃,不被参与决策。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唐朝时期的政治动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不满。诗中的象征意义使得诗词更具有深远的内涵。作者通过对皇帝的描绘,暗示了当时的统治者对于政治局势的误判和不作为,以及对权力的滥用。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批判之情。同时,这首诗词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于皇帝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感遇二十五首》张耒 拼音读音参考

gǎn yù èr shí wǔ shǒu
感遇二十五首

táng huáng yù sāng luàn, chái hǔ yī shān qiū.
唐皇欲丧乱,豺虎依山丘。
jūn wáng xìn lǐ xùn, yù diàn xíng gē máo.
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
xì gǒu bù xì shǒu, zāo shì xuè héng liú.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
táng táng zàn huáng gōng, wěi qì bù yǔ móu.
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感遇二十五首》专题为您介绍感遇二十五首古诗,感遇二十五首张耒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