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三日》 张耒

老火炽而焰,端能流弱金。
清秋有微警,西风生薄阴。
日中无停晖,俯仰忽已沉。
齐纨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盛衰宁独行,巾具密相寻。
蓬茅有佳处,亦足慰人心。
分类:

作者简介(张耒)

张耒头像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入伏后三日》张耒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入伏后三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描绘了入伏后的三天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老火炽而焰,端能流弱金。
古老的火焰燃烧得很旺盛,火焰的颜色像流动的黄金。

清秋有微警,西风生薄阴。
秋天已经来临,微风中带有一丝凉意,西风吹来,天空变得阴沉。

日中无停晖,俯仰忽已沉。
白天没有一丝阳光,仰望天空,忽然发现太阳已经西沉。

齐纨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天空中的云彩不再美丽,景色流逝得很快。

盛衰宁独行,巾具密相寻。
兴盛和衰败都是孤独的旅程,巾帽密密相连。

蓬茅有佳处,亦足慰人心。
蓬草和茅草也有它们美好的地方,足以安慰人的心灵。

这首诗通过描绘入伏后的景象,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盛衰。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诗中的景物变化和孤独的旅程,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入伏后三日》张耒 拼音读音参考

rù fú hòu sān rì
入伏后三日

lǎo huǒ chì ér yàn, duān néng liú ruò jīn.
老火炽而焰,端能流弱金。
qīng qiū yǒu wēi jǐng, xī fēng shēng báo yīn.
清秋有微警,西风生薄阴。
rì zhōng wú tíng huī, fǔ yǎng hū yǐ chén.
日中无停晖,俯仰忽已沉。
qí wán bù zú wán, liú jǐng shì qīn qīn.
齐纨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shèng shuāi níng dú xíng, jīn jù mì xiāng xún.
盛衰宁独行,巾具密相寻。
péng máo yǒu jiā chù, yì zú wèi rén xīn.
蓬茅有佳处,亦足慰人心。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入伏后三日》专题为您介绍入伏后三日古诗,入伏后三日张耒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