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斋杂咏{菊}》 张耒

野人斋爨屏膻腥,自向阶前撷紫茎。
老去爱花心转薄,一杯蔬饭足浮生。
分类:

作者简介(张耒)

张耒头像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东斋杂咏{菊}》张耒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东斋杂咏(菊)》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野人斋爨屏膻腥,
自向阶前撷紫茎。
老去爱花心转薄,
一杯蔬饭足浮生。

诗意:
这首诗词以野人斋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在野人斋中的所见所感。作者自己亲自采摘了紫菊的茎叶,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的爱花之心逐渐转薄,开始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他认为,一杯素蔬的简单饭食已经足够满足他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菊花和生活的感悟。首两句“野人斋爨屏膻腥,自向阶前撷紫茎”描绘了作者在野人斋中采摘菊花的情景,用到了具体的动作词和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现场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老去爱花心转薄,一杯蔬饭足浮生”则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逐渐淡化的心境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通过对菊花的描写,作者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作者对菊花和生活的态度转变。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而作者通过对菊花的描述,折射出自己对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追求高雅的菊花转向了对平凡生活的满足,以简朴的蔬食为足够,体现了一种淡泊的生活哲学。整首诗词以意境清新、语言优美的方式,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东斋杂咏{菊}》张耒 拼音读音参考

dōng zhāi zá yǒng jú
东斋杂咏{菊}

yě rén zhāi cuàn píng shān xīng, zì xiàng jiē qián xié zǐ jīng.
野人斋爨屏膻腥,自向阶前撷紫茎。
lǎo qù ài huā xīn zhuǎn báo, yī bēi shū fàn zú fú shēng.
老去爱花心转薄,一杯蔬饭足浮生。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东斋杂咏{菊}》专题为您介绍东斋杂咏{菊}古诗,东斋杂咏{菊}张耒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