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鸣禽》 张耒

流滞江边鬓已霜,又闻春鸟啅朝阳。
他时北去怀陈迹,寒竹疏梅黄土冈。
分类:

作者简介(张耒)

张耒头像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听鸣禽》张耒 翻译、赏析和诗意

《听鸣禽》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流滞江边鬓已霜,
又闻春鸟啅朝阳。
他时北去怀陈迹,
寒竹疏梅黄土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流离失所的人,在江边度过了许多岁月,已经年老且鬓发已经布满霜。然而,他仍然能够听到春天鸟儿的歌唱,它们在朝阳的照耀下欢快地啁啾。这让他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怀念着他曾经在北方留下的痕迹。他此刻身处于寒冷的竹林、稀疏的梅花和黄土丘陵之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失意人物的心境和情感。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江边的景象与主人公的苍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岁月无情的痕迹。然而,诗中的春鸟的歌唱给予了主人公一丝希望和慰藉,它们的歌声仿佛勾勒出了一幅春天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生机和美好。这种对比和矛盾的描绘,使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丰富。

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主人公在寒冷的环境中的身世和思考。寒竹、疏梅和黄土冈象征着艰苦和贫困,也暗示了主人公曾经经历过的艰难岁月。然而,这些景物也唤起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北方的陈迹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经历的思考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凄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流离失所的人的心境和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和衬托,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诗中的春鸟歌唱给予了主人公希望和慰藉,同时也唤起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回忆和渴望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听鸣禽》张耒 拼音读音参考

tīng míng qín
听鸣禽

liú zhì jiāng biān bìn yǐ shuāng, yòu wén chūn niǎo zhuó zhāo yáng.
流滞江边鬓已霜,又闻春鸟啅朝阳。
tā shí běi qù huái chén jī, hán zhú shū méi huáng tǔ gāng.
他时北去怀陈迹,寒竹疏梅黄土冈。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听鸣禽》专题为您介绍听鸣禽古诗,听鸣禽张耒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