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秦纪二首》 张耒

汲汲威刑继祖龙,收功终在望夷宫。
未应家国归车府,却有山东老沛公。
分类:

作者简介(张耒)

张耒头像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读秦纪二首》张耒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读秦纪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汲汲威刑继祖龙,
收功终在望夷宫。
未应家国归车府,
却有山东老沛公。

诗意:
这首诗探讨了权力和政治的主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诗人张耒将秦朝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权力的担忧和对历史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汲汲威刑继祖龙,收功终在望夷宫",意味着当代政治追随先帝的法度和威严,但最终的目标是成为望夷宫,即成为希望远在的宫殿,暗示着权力和荣耀的追逐。诗中的"望夷宫"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和追逐。

接下来的两句"未应家国归车府,却有山东老沛公",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关切。"家国归车府"暗指政治家应该回归家族和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但这种归隐的期望却没有实现。而"山东老沛公"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刘邦(刘秀)的字,沛公,他在山东起兵,最终建立了汉朝。通过提到刘邦,诗人暗示历史上的政治家和英雄,暗示自己的期望和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现状的担忧,以及对历史和英雄的思考。他对权力的追逐和对家国的归隐都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象征意象的运用,以及对权力追逐和家国归隐的对比,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对政治现实的批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秦纪二首》张耒 拼音读音参考

dú qín jì èr shǒu
读秦纪二首

jí jí wēi xíng jì zǔ lóng, shōu gōng zhōng zài wàng yí gōng.
汲汲威刑继祖龙,收功终在望夷宫。
wèi yīng jiā guó guī chē fǔ, què yǒu shān dōng lǎo pèi gōng.
未应家国归车府,却有山东老沛公。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读秦纪二首》专题为您介绍读秦纪二首古诗,读秦纪二首张耒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