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二首》 黄庭坚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
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迳。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
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又和二首》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又和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残暑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生命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
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迳。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
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残暑时节的感慨以及他内心的寂寞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人物形象象征着诗人自身,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领悟和对内心追求的呼唤。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西风鏖残暑”,意味着残暑炎热难耐。这里引用了霍去病的名字,比喻西风的猛烈如同霍去病的勇猛,形象地描绘了残暑的炙热。接着描述了疏沟满满的莲塘,以及扫叶明亮的竹迳,这些景物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了夏末秋初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写道“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这里的“寂寞人”指诗人自己,他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索。他自称“圆觉性”,表达了他对自己内心的觉醒和对生命真谛的认知。

最后两句“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心猿指的是内心的烦躁和不安,睡起则意味着内心的宁静和安定。一笑六窗静则描绘了内心的喜悦和外在环境的宁静。整个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寂寞人的心境,表达了对生命和内心追求的思考,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黄庭坚的这首《又和二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内心追求的思考。诗词意境深远,富有诗意,让读者在静谧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又和二首》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yòu hé èr shǒu
又和二首

xī fēng áo cán shǔ, rú yòng huò qù bìng.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
shū gōu mǎn lián táng, sǎo yè míng zhú jìng.
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迳。
zhōng yǒu jì mò rén, zì zhī yuán jué xìng.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
xīn yuán fāng shuì qǐ, yī xiào liù chuāng jìng.
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又和二首》专题为您介绍又和二首古诗,又和二首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