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 黄庭坚

南山四至分明也,一日元来十二时。
两个泥牛齐著力,矛头淅米剑头炊。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南山四至分明也,
一日元来十二时。
两个泥牛齐著力,
矛头淅米剑头炊。

中文译文:
南山的四边界限清晰可见,
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时辰。
两个泥牛一同努力,
矛头磨米,剑头炊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写给南山禅师的作品,以次韵奉答南山禅师的二颂,并同时呈给琦上人。诗中通过简洁而意象丰富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富有哲理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南山四周的边界清晰可见,暗喻禅宗修行者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界限,避免迷失自己的方向。这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中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不要迷失在迷茫中。

第二句提到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有限性。通过对时间的思考,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修行,抓住每一个时机。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两个泥牛(禅修的象征)一同努力的场景。矛头淅米、剑头炊火的描写意味着精益求精,通过修行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纯净和坚定。这也是对修行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要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应该有明确目标、珍惜时间、精益求精的思想。通过南山、泥牛等形象的运用,诗人传达了对修行者的期望和鼓励,同时也启迪了读者对生活和修行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fèng dá nán shān chán shī èr sòng jiān chéng qí shàng rén
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

nán shān sì zhì fēn míng yě, yī rì yuán lái shí èr shí.
南山四至分明也,一日元来十二时。
liǎng gè ní niú qí zhe lì, máo tóu xī mǐ jiàn tóu chuī.
两个泥牛齐著力,矛头淅米剑头炊。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专题为您介绍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古诗,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