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陀岩颂》 黄庭坚

修罗身量等须弥,入藕丝孔逃追北。
补陀岩下不战人,八万魔军皆解甲。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补陀岩颂》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补陀岩颂》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修罗身量等须弥,
入藕丝孔逃追北。
补陀岩下不战人,
八万魔军皆解甲。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惊险与奇幻的场景。诗中主人公修罗身躯巨大,如同须弥山一般高耸入云。他通过莲花的细小孔洞逃离北方的追捕。在补陀岩下,他并没有与人战斗,而是使八万魔军都解除了盔甲。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黄庭坚卓越的想象力和辞章才华。他通过奇特的场景和描写,创造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世界。修罗身量等于须弥山,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他的巨大和威严。藕丝孔的描写则凸显了主人公的灵活和机智,通过这样微小的出口逃离追捕者。补陀岩下不战人,表明主人公具有非凡的力量和智慧,以至于不需要与人战斗,就能让八万魔军束手无策,解除武装。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奇幻的场景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超凡能力和智慧。它展示了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补陀岩颂》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bǔ tuó yán sòng
补陀岩颂

xiū luó shēn liàng děng xū mí, rù ǒu sī kǒng táo zhuī běi.
修罗身量等须弥,入藕丝孔逃追北。
bǔ tuó yán xià bù zhàn rén, bā wàn mó jūn jiē jiě jiǎ.
补陀岩下不战人,八万魔军皆解甲。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补陀岩颂》专题为您介绍补陀岩颂古诗,补陀岩颂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