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 司马光

璿玑敷帝命,金节护边兵。
尽付将军制,真为儒者荣。
扶摇言上击,濛汜忽西倾。
罢市人相吊,纷纷满百城。
分类: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头像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司马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是宋代司马光所作的一首挽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璿玑敷帝命,金节护边兵。
尽付将军制,真为儒者荣。
扶摇言上击,濛汜忽西倾。
罢市人相吊,纷纷满百城。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悼念郑文肃公而写的。诗中提到了他受到皇帝的重用,被任命为宣徽使和河东经略使,负责保卫边疆。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真正体现了儒者的荣耀。诗中还描绘了他英勇无畏的形象,如同扶摇直上击败敌人,但最终却不幸战死沙场。他的去世引起了人们的悲痛,各地的人们纷纷前来吊唁,百城皆感伤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郑文肃公的赞颂和悼念,展现了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和修辞手法,如璿玑、金节等,来形容他的崇高地位和英勇无畏的形象。诗人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逝者的哀思。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对郑文肃公的深深怀念和对他所代表的儒者精神的赞美。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英雄的崇拜和对战争的残酷现实的揭示。这首诗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宋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司马光 拼音读音参考

xuān huī shǐ hé dōng jīng lüè shǐ zhèng wén sù gōng wǎn gē èr shǒu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

xuán jī fū dì mìng, jīn jié hù biān bīng.
璿玑敷帝命,金节护边兵。
jǐn fù jiāng jūn zhì, zhēn wèi rú zhě róng.
尽付将军制,真为儒者荣。
fú yáo yán shàng jī, méng sì hū xī qīng.
扶摇言上击,濛汜忽西倾。
bà shì rén xiāng diào, fēn fēn mǎn bǎi chéng.
罢市人相吊,纷纷满百城。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专题为您介绍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古诗,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司马光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