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 司马光

华缨下玉除,天子宠匈奴。
虽复夷风陋,犹知汉使殊。
夜烽沉不举,秋柝寂无虞。
何必燕然刻,苍生肝脑涂。
分类: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头像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司马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华缨下玉除,
天子宠匈奴。
虽复夷风陋,
犹知汉使殊。
夜烽沉不举,
秋柝寂无虞。
何必燕然刻,
苍生肝脑涂。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二位同年出使北方的使者吕济叔。诗中表达了对吕济叔使命的赞赏和对他们的祝福。诗人通过描绘华缨下玉除的场景,表达了天子对吕济叔的宠爱和重视。尽管北方的风俗和文化与中原有所不同,但吕济叔仍然能够理解并胜任汉使的使命。诗人还描绘了夜晚烽火不再升起,秋柝(指边塞的木柝)静谧无忧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吕济叔平安归来的期盼。最后,诗人呼吁不必再刻意追求华丽的装饰,因为这样只会让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吕济叔使命的赞赏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华缨下玉除、天子宠匈奴的描绘,展示了吕济叔的重要性和受到的赏识。诗中的夜烽沉不举、秋柝寂无虞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和平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最后两句诗则呼吁不必过分追求华丽的外表,而应该关注人民的生活和福祉。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对吕济叔使命的赞美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示了诗人的深刻思考和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司马光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èr tóng nián shǐ běi lǚ jì shū
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

huá yīng xià yù chú, tiān zǐ chǒng xiōng nú.
华缨下玉除,天子宠匈奴。
suī fù yí fēng lòu, yóu zhī hàn shǐ shū.
虽复夷风陋,犹知汉使殊。
yè fēng chén bù jǔ, qiū tuò jì wú yú.
夜烽沉不举,秋柝寂无虞。
hé bì yàn rán kè, cāng shēng gān nǎo tú.
何必燕然刻,苍生肝脑涂。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专题为您介绍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古诗,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司马光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