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尉得替》 林逋

牢愁漫散空阶雨,羁宦閒伤落日春。
未似青青河畔草,客亭长短送离人。
分类:

作者简介(林逋)

林逋头像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答谢尉得替》林逋 翻译、赏析和诗意

《答谢尉得替》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牢愁漫散空阶雨,
羁宦閒伤落日春。
未似青青河畔草,
客亭长短送离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流亡生活的苦闷之情。诗中描绘了牢愁散布在空阶上的雨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孤独。羁宦的生活使他感到伤感,而春日的落日更加增添了他的离愁。然而,与作者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畔的青草依然茂盛,没有受到牢愁的侵扰。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客亭与离别的人告别时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和对流亡生活的痛苦。通过牢愁散布在空阶上的雨水形象,诗人将自己的忧愁与外界的景物相结合,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中的羁宦形象和春日的落日更加强化了作者的离愁之情。然而,与作者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畔的青草依然茂盛,这种对比使诗词更加凸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客亭与离别的人告别时的心情,展现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和对流亡生活的痛苦,同时通过景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之情。这首诗词展示了林逋独特的感慨和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答谢尉得替》林逋 拼音读音参考

dá xiè wèi dé tì
答谢尉得替

láo chóu màn sàn kōng jiē yǔ, jī huàn xián shāng luò rì chūn.
牢愁漫散空阶雨,羁宦閒伤落日春。
wèi shì qīng qīng hé pàn cǎo, kè tíng cháng duǎn sòng lí rén.
未似青青河畔草,客亭长短送离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答谢尉得替》专题为您介绍答谢尉得替古诗,答谢尉得替林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