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梅尧臣

文章与功业,有志不能成。
尝以隮高位,终然屈大名。
遗风犹可见,逝水更无情。
归卜青乌珑,韩城苦雾平。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文章与功业,有志不能成。
尝以隮高位,终然屈大名。
遗风犹可见,逝水更无情。
归卜青乌珑,韩城苦雾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高平公殂谢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慨和忧伤。诗人通过描绘高平公的遭遇,表达了文章才华与功业成就的无奈,有志难以实现的悲愤。高平公曾经担任过高位,但最终却遭受屈辱,名誉也受到损害。尽管他的遗风仍可见到,但时间如逝水般无情,无法挽回已逝去的一切。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的苦闷。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而富有感情的语言,通过一系列意象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平公遭遇的同情和自己内心的悲凉。诗人通过对文章才华与功业成就的思考,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沉重。高平公的遭遇成为了诗人反思的对象,同时也引发了他对过去时光和现实困境的思考。逝去的岁月无法挽回,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苦闷。整首诗词以哀怨之情贯穿始终,既表达了对高平公的追思,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现实的疑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通过对高平公遭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功业未能如愿的悲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中还透露出对现实困境和人生无常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wén gāo píng gōng cú xiè shù āi gǎn jiù yǐ zhù wǎn gē sān shǒu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wén zhāng yǔ gōng yè, yǒu zhì bù néng chéng.
文章与功业,有志不能成。
cháng yǐ jī gāo wèi, zhōng rán qū dà míng.
尝以隮高位,终然屈大名。
yí fēng yóu kě jiàn, shì shuǐ gèng wú qíng.
遗风犹可见,逝水更无情。
guī bo qīng wū lóng, hán chéng kǔ wù píng.
归卜青乌珑,韩城苦雾平。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专题为您介绍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古诗,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