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至颖上县》 梅尧臣

夜发晓未止,独行淮水西。
明知寒草露,暗湿瘦骢蹄。
半灭竹林火,数闻茅屋鸡。
秋天畏残暑,不为月光迷。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早至颖上县》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早至颖上县》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夜发晓未止,独行淮水西。
明知寒草露,暗湿瘦骢蹄。
半灭竹林火,数闻茅屋鸡。
秋天畏残暑,不为月光迷。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早晨时分独自来到颖上县的情景和所感所想。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在夜晚出发,直到天亮仍未停歇,我独自一人往淮水的西边行进。
明知道寒冷的草地上有露水,但暗中我的骏马的蹄子已经湿了。
竹林里的篝火渐渐熄灭,我听到茅屋里的鸡鸣声。
秋天来临,它畏惧残留的暑气,不再迷恋月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作者清晨独自旅行的场景。作者明知道寒冷的露水,却仍然继续行进,展现了他的坚韧和勇气。诗中的淮水和竹林等自然景物,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篝火的熄灭和茅屋里的鸡鸣声,揭示了人间的寂静和平凡,其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诗末的秋天畏残暑,不为月光迷,表明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以及他对追求真实和本真的态度。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怀。

这首诗词通过对旅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然和宁静的心境,同时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它给人以思考生活和追求内心平静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早至颖上县》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zǎo zhì yǐng shàng xiàn
早至颖上县

yè fā xiǎo wèi zhǐ, dú xíng huái shuǐ xī.
夜发晓未止,独行淮水西。
míng zhī hán cǎo lù, àn shī shòu cōng tí.
明知寒草露,暗湿瘦骢蹄。
bàn miè zhú lín huǒ, shù wén máo wū jī.
半灭竹林火,数闻茅屋鸡。
qiū tiān wèi cán shǔ, bù wéi yuè guāng mí.
秋天畏残暑,不为月光迷。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早至颖上县》专题为您介绍早至颖上县古诗,早至颖上县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