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 梅尧臣

谁谓虎可缚,缚之自有术。
孙生画此系在石,拏绳人立尾垂屈。
坠身怒力欲脱时,顾眄生狞神气出。
江南包氏为最精,毛质虽真猛难匹。
蜀人不敢道知微,知微名重非今日。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是一首宋代梅尧臣所写的诗词《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中文译文:
谁说虎能被缚住,
缚之自有技艺。
孙生画在这块石头上,
画中人拿绳子捆住虎尾弯曲。
当虎身怒力欲脱离时,
它眺望着生狞的神态流露。
江南包氏最为精通,
虎毛质地虽然真实,但凶猛难匹。
蜀人不敢表达微末之知,
知微之名在古代就有重要地位,非今日所能理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孙生画的一幅蜀虎图,通过对虎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虎的威严和力量,以及人们对虎的敬畏。诗中提到了江南包氏,指的是擅长制作虎皮的江南包氏家族,他们对虎皮的制作非常精细,虽然虎毛质地真实,但毕竟难以与真正的猛虎相媲美。另外,诗中提到蜀人不敢表达微末之知,这可能暗指蜀地文化的谦逊和谨慎。知微之名在古代有重要地位,说明对于微末之知的理解和掌握需要经过深入的学问和实践,不是今日所能轻易理解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虎为主题,通过描绘虎的形象和探讨虎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虎的敬畏和对知微之名的重视。诗中运用了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细节的关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古代文化和知识的敬仰,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学问和传统价值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fù shí chāng yán jiā wǔ tí qí wǔ shǔ hǔ tú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

shuí wèi hǔ kě fù, fù zhī zì yǒu shù.
谁谓虎可缚,缚之自有术。
sūn shēng huà cǐ xì zài shí, ná shéng rén lì wěi chuí qū.
孙生画此系在石,拏绳人立尾垂屈。
zhuì shēn nù lì yù tuō shí, gù miǎn shēng níng shén qì chū.
坠身怒力欲脱时,顾眄生狞神气出。
jiāng nán bāo shì wèi zuì jīng, máo zhì suī zhēn měng nán pǐ.
江南包氏为最精,毛质虽真猛难匹。
shǔ rén bù gǎn dào zhī wēi, zhī wēi míng zhòng fēi jīn rì.
蜀人不敢道知微,知微名重非今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专题为您介绍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古诗,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