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双鸜鹆》 梅尧臣

牛背双鸜鹆,烟陂共入时。
草枯行解美,日晚趁群迟。
闲载宁辞远,相鸣不间雌。
初惊牧人去,飞上野桑枝。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牛背双鸜鹆》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牛背双鸜鹆》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牛背上栖息双鸜鹆,一同飞进烟波之中。
草木凋零透出美丽,太阳西斜群鸟迟。
悠然驾舟无意远行,相互鸣叫不分雄雌。
初时惊扰了牧人离去,它们飞向野桑树枝。

诗意:
这首诗以牛背上栖息的双鸜鹆为题材,描绘了它们飞入烟波之中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草木凋零、太阳西斜和群鸟归巢的场景,表达了秋天的寂静和凋零之美。诗人以牛背上的双鸜鹆作为寄托,表达了自由自在、不拘束的心境。诗末提到牧人的离去,双鸜鹆飞向野桑树枝,暗示了自然界中事物的变迁和迁徙的现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双鸜鹆的行为,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万物的流动。诗人通过牛背上的双鸜鹆,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思考。诗中的牛背双鸜鹆象征着自由和迁徙,与人类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巧妙的联系。

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凋零的草木、西斜的太阳和迟迟归巢的群鸟,展现了秋天的凄美景色。诗中的"草枯行解美,日晚趁群迟"表达了秋天的凋零之美,以及自然界中事物的变迁和迁徙的现象。

整首诗的意境优美,字句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牛背双鸜鹆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由自在的心境和对自然的赞美。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展现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牛背双鸜鹆》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niú bèi shuāng qú yù
牛背双鸜鹆

niú bèi shuāng qú yù, yān bēi gòng rù shí.
牛背双鸜鹆,烟陂共入时。
cǎo kū xíng jiě měi, rì wǎn chèn qún chí.
草枯行解美,日晚趁群迟。
xián zài níng cí yuǎn, xiāng míng bù jiān cí.
闲载宁辞远,相鸣不间雌。
chū jīng mù rén qù, fēi shàng yě sāng zhī.
初惊牧人去,飞上野桑枝。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牛背双鸜鹆》专题为您介绍牛背双鸜鹆古诗,牛背双鸜鹆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