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浩秘丞入蜀》 梅尧臣

有才不得试,志亦无所干。
有母不得养,法当之远官。
虽曰在民政,孝心宁得安。
志愿且未遂,而趋蜀道难。
行思叱驭者,勿复苦长叹。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杨浩秘丞入蜀》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杨浩秘丞入蜀》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杨浩秘丞的送别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心境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有才不得试,志亦无所干。
有母不得养,法当之远官。
虽曰在民政,孝心宁得安。
志愿且未遂,而趋蜀道难。
行思叱驭者,勿复苦长叹。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作者对杨浩秘丞的送别而展开。首先,作者表达了对杨浩秘丞才华横溢却无法施展的遗憾之情。其次,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志向无法得到实现,无法在官场上发挥所长。接着,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无法照顾的愧疚之情,因为法律规定远离家乡。然后,作者提到了自己虽然在民政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孝心却无法得到安抚。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尚未实现,但前往蜀道却充满了困难。

这首诗词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作者对杨浩秘丞的才华和志向的赞叹,以及对自己无法实现志向和孝心的苦闷之情,都在诗词中得到了表达。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杨浩秘丞入蜀》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yáng hào mì chéng rù shǔ
送杨浩秘丞入蜀

yǒu cái bù dé shì, zhì yì wú suǒ gàn.
有才不得试,志亦无所干。
yǒu mǔ bù dé yǎng, fǎ dāng zhī yuǎn guān.
有母不得养,法当之远官。
suī yuē zài mín zhèng, xiào xīn níng dé ān.
虽曰在民政,孝心宁得安。
zhì yuàn qiě wèi suì, ér qū shǔ dào nán.
志愿且未遂,而趋蜀道难。
xíng sī chì yù zhě, wù fù kǔ cháng tàn.
行思叱驭者,勿复苦长叹。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杨浩秘丞入蜀》专题为您介绍送杨浩秘丞入蜀古诗,送杨浩秘丞入蜀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