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节推归京》 梅尧臣

远水未生冻,轻舟归大梁。
岸回初向月,篙滑始沾霜。
清世岂淹俊,上公存荐章。
行应重对策,莫愧汉贤良。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裴节推归京》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裴节推归京》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远水未生冻,轻舟归大梁。
岸回初向月,篙滑始沾霜。
清世岂淹俊,上公存荐章。
行应重对策,莫愧汉贤良。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送别裴节推归京的情景。裴节推是一个人物名字,他乘坐轻舟离开,返回大梁(指京城)。诗人描述了远水还没有结冰,轻舟即将归来的景象。岸边的月亮初升,船篙开始沾上霜露。诗人认为在这个清明的时代,才俊们不应该被淹没,而应该被上级官员所推荐。他呼吁行动应该重视对策,不要辜负汉代的贤良之风。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时代的思考,展示了梅尧臣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才的呼唤。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远水未生冻和轻舟归大梁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物的离别。岸回初向月和篙滑始沾霜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对时代的思考,表达了对才俊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清明的时代中得到重用和推荐。最后,诗人呼吁行动应该重视对策,不要辜负汉代贤良之风,体现了他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时代的思考,展示了梅尧臣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才的呼唤,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裴节推归京》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péi jié tuī guī jīng
送裴节推归京

yuǎn shuǐ wèi shēng dòng, qīng zhōu guī dà liáng.
远水未生冻,轻舟归大梁。
àn huí chū xiàng yuè, gāo huá shǐ zhān shuāng.
岸回初向月,篙滑始沾霜。
qīng shì qǐ yān jùn, shàng gōng cún jiàn zhāng.
清世岂淹俊,上公存荐章。
xíng yīng zhòng duì cè, mò kuì hàn xián liáng.
行应重对策,莫愧汉贤良。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裴节推归京》专题为您介绍送裴节推归京古诗,送裴节推归京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