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采石山上广济寺》 梅尧臣

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
系缆当矶石,缘崖到寺门。
短篱遮竹瀁,危路踏松根。
却看沧江底,帆归烟外昏。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
译文:船只从山下经过,直接驶向僧人居住的轩窗。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登上采石山,一路上可以看到山上的广济寺。通过船只的视角,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场景。

系缆当矶石,缘崖到寺门。
译文:系住缆绳在矶石上,沿着崖壁到达寺门。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系住船只的缆绳,将船只停靠在矶石上,然后沿着崖壁一路攀爬到达广济寺的门前。这种描写展示了诗人攀登山崖的艰辛和决心。

短篱遮竹瀁,危路踏松根。
译文:矮篱遮挡着竹林的涧流,危险的路上踩着松树的根。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登山途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矮篱挡住了竹林中的涧流,使得前行的路线更加难以通过。而危险的路上,诗人只能踩着松树的根部前行,增加了攀登的难度。

却看沧江底,帆归烟外昏。
译文:然而望见沧江的深处,船帆在烟雾中渐渐消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登上山顶后的视野开阔。诗人望向远处的沧江,看到船帆在烟雾中逐渐消失。这种景象给人一种迷离和遥远的感觉,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登山的过程,展示了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壮丽的山水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坎坷和无常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远的诗意,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cǎi shí shān shàng guǎng jì sì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

chuán cóng shān xià guò, zhí shàng jiàn sēng xuān.
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
xì lǎn dāng jī shí, yuán yá dào sì mén.
系缆当矶石,缘崖到寺门。
duǎn lí zhē zhú yàng, wēi lù tà sōng gēn.
短篱遮竹瀁,危路踏松根。
què kàn cāng jiāng dǐ, fān guī yān wài hūn.
却看沧江底,帆归烟外昏。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专题为您介绍登采石山上广济寺古诗,登采石山上广济寺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