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寺丞知余姚》 梅尧臣

姚江千里海汐应,山井亦与江潮通。
秋来鱼蟹不知数,日日举案将无穷。
高堂有亲甘可养,下舍有弟乐可同。
县民旧喜诸郎政,刍力莫媿今为翁。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谢寺丞知余姚》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谢寺丞知余姚》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送别谢寺丞去余姚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和家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家庭幸福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姚江千里海汐应,
山井亦与江潮通。
秋来鱼蟹不知数,
日日举案将无穷。
高堂有亲甘可养,
下舍有弟乐可同。
县民旧喜诸郎政,
刍力莫媿今为翁。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江河、山井、鱼蟹和家庭生活展开。诗中提到的姚江千里海汐应,山井亦与江潮通,表达了江河和山井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界的变化。秋天来临时,鱼蟹的数量无法计数,每天举案的美食也将无穷无尽,展现了丰收的景象。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的家庭生活。高堂有亲甘可养,下舍有弟乐可同,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温馨和幸福的向往。县民们过去喜欢谢寺丞的治理,现在他成为家中的长辈,作者表示自己愿意竭尽全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不辜负这个角色。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家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送别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幸福的向往和责任的担当。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谢寺丞知余姚》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xiè sì chéng zhī yú yáo
送谢寺丞知余姚

yáo jiāng qiān lǐ hǎi xī yīng, shān jǐng yì yǔ jiāng cháo tōng.
姚江千里海汐应,山井亦与江潮通。
qiū lái yú xiè bù zhī shù, rì rì jǔ àn jiāng wú qióng.
秋来鱼蟹不知数,日日举案将无穷。
gāo táng yǒu qīn gān kě yǎng, xià shě yǒu dì lè kě tóng.
高堂有亲甘可养,下舍有弟乐可同。
xiàn mín jiù xǐ zhū láng zhèng, chú lì mò kuì jīn wèi wēng.
县民旧喜诸郎政,刍力莫媿今为翁。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谢寺丞知余姚》专题为您介绍送谢寺丞知余姚古诗,送谢寺丞知余姚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