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 高启

玉堂罢直发如丝,华盖当头戴笠时。
丁令去来沧海变,人间零落鹤巢诗。
分类:

作者简介(高启)

高启头像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高启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堂罢直发如丝,
华盖当头戴笠时。
丁令去来沧海变,
人间零落鹤巢诗。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虞文靖公在书写完《鹤巢诗》之后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虞文靖公的形象和环境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赏析:
首句“玉堂罢直发如丝”,描绘了虞文靖公在书写完诗后,头发散乱如丝的样子。这一形象暗示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激动和投入。

接着,“华盖当头戴笠时”,形容了虞文靖公戴着华盖,笠帽遮住了他的头部。这一景象暗示了他在书写诗词时的庄重和专注。

第三句“丁令去来沧海变”,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丁令是指官员的职位,这里指的是虞文靖公在官场上的起伏和变化。沧海则象征着世事的变幻无常。

最后一句“人间零落鹤巢诗”,以鹤巢诗为象征,表达了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和诗人的离散。鹤巢诗是虞文靖公的作品,它象征着诗人的才华和创作。人间的变迁使得这些诗作散落在世间,暗示了诗人的离散和作品的传世。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虞文靖公的形象和环境变化,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世间的离散和诗人命运的思索。同时,通过鹤巢诗的象征意义,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创作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高启 拼音读音参考

tí yú wén jìng gōng shū suǒ fù hè cháo shī hòu
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

yù táng bà zhí fà rú sī, huá gài dāng tóu dài lì shí.
玉堂罢直发如丝,华盖当头戴笠时。
dīng lìng qù lái cāng hǎi biàn, rén jiān líng luò hè cháo shī.
丁令去来沧海变,人间零落鹤巢诗。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专题为您介绍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古诗,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高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