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王禹偁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
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分类:

作者简介(王禹偁)

王禹偁头像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杏花》王禹偁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杏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禹偁。这首诗描绘了杏花的美丽和脆弱,以及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红芳紫萼怯春寒,
蓓蕾粘枝密作团。
记得观灯凤楼上,
百条银烛泪阑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杏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杏花的形态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

首先,诗中的红芳紫萼怯春寒,描述了杏花娇嫩的外貌和对寒冷天气的敏感。红芳和紫萼是杏花的颜色,怯春寒则表明杏花在寒冷的春天中显得柔弱而脆弱。

接着,诗中的蓓蕾粘枝密作团,描绘了杏花蓓蕾紧密地附着在枝干上,形成了一团。这种描写表达了杏花的繁盛和生机,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诗的后两句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通过描写观灯凤楼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期待。观灯凤楼上的百条银烛象征着繁华和光明,而泪阑干则暗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动和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意象运用使得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杏花》王禹偁 拼音读音参考

xìng huā
杏花

hóng fāng zǐ è qiè chūn hán, bèi lěi zhān zhī mì zuò tuán.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
jì de guān dēng fèng lóu shàng, bǎi tiáo yín zhú lèi lán gān.
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杏花》专题为您介绍杏花古诗,杏花王禹偁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