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 刘克庄

士不论穷达,离乡即可哀。
白头孙七十,岁岁埽松来。
分类: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士人无论贫富贵贱,只要离开故乡就会感到悲伤的情感。诗中提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经七十岁了,每年都亲自去修剪松树。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士不论穷达,离乡即可哀。
白头孙七十,岁岁埽松来。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士人离乡后的悲伤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无论士人的身份贫富,他们一旦离开故乡,就会感到内心的哀愁。诗中的白发孙子七十岁,每年都亲自去修剪松树,这种坚持和执着也体现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士人离乡后感到悲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人们对家乡、亲人和童年回忆的深深眷恋,体现了人们对故土的情感纽带和归属感。
2. 士人的无论贫富贵贱:诗中提到士人不论贫富贵贱,离开故乡都会感到悲伤。这表达了士人对故乡的情感超越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与故乡之间的情感纽带。
3. 白发孙子的坚持和执着:诗中的白发孙子七十岁,每年都亲自去修剪松树。这种坚持和执着体现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修剪松树也可以理解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士人离乡后的悲伤情感和白发孙子的坚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它让人们感受到了离乡背井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传递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刘克庄 拼音读音参考

èr yuè chū qī rì shòu xī shí jué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

shì bù lùn qióng dá, lí xiāng jí kě āi.
士不论穷达,离乡即可哀。
bái tóu sūn qī shí, suì suì sào sōng lái.
白头孙七十,岁岁埽松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专题为您介绍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古诗,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刘克庄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